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阮长耿:杏坛翘楚 国之栋梁

部门:   作者:苏大附一院   发布时间:2019-05-21   浏览:1964次

3.jpg

杏坛翘楚 国之栋梁

阮长耿,男,汉族,1939年8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1964年于北京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1981年于巴黎第七大学毕业获法国国家生物学博士学位。先后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阮长耿院士长期从事血液学——血栓与止血的基础与临床硏究。作为科学家,在科研中,他身先士卒向科学高峰冲刺;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他尽可能把自己的学识,特别是自己的治学原则教给学生;作为医者,从医治学近60载,被誉为“中国血小板之父”。


4.jpg

坚守初心,求学报国显情怀

1964年,阮长耿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国防科工委选中,分配到二机部(后更名为核工业部)下属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1978年,在收到国家首批公派赴法国留学通知的那一刻,他暗暗思考:国外同行在硏究什么?我能学到什么?我能为我的国家做些什么?刚到法国,他便专程前往周恩来总理当年旅居的那座小旅馆,探寻伟人足迹,明确人生目标。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同志赴法访问看望中国留学生时,勉励他们发奋攻关,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学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老一辈革命家夙夜在公、砥砺奋进的高尚情怀深深地激励着风华正茂的阮长耿,他在床头写下“奋发图强!发奋!发奋!发奋!”来时刻鞭策自己,心中更加坚定了回国后要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1981年学成之际,他婉拒了法国师友们的挽留,毅然回国。次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5.jpg

筚路蓝缕,治学育人创先锋

留法期间,阮长耿凭借扎实的生化实验功底,鉴定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株抗人血时反膜糖蛋白(GP)单克隆抗体,这在血小板生理机制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回国后,他充分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迎难而上的精神,在极其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血栓与止血硏究室,并自制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烛缸(在有机玻璃缸里,点燃蜡烛,制备实验所用的二氧化碳环境)。就是凭借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烛缸精神”,在他的带领下,江苏省血液硏究所硏制的“苏州系列(SZ )”单克隆抗体现已达180多株,其中5株被确定为国际血小板硏究的标准试剂。基于SZ系列单抗的系列检测方法和药物开发,使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精确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鉴于阮长耿在血液学硏究领域的杰出贡献,1997年光荣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从医治学执教近60年来,阮院士培养了博士后6名、硕博士研究生104名。这些毕业生中的多数已成为活跃在当今国内、国际学术舞台上的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有些已成为享誉国际的知名学者。


6.jpg

不辱使命,改革开放立潮头

党员的使命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国家的改革开放,使阮长耿获得了留学法国的机会。在法国开创性的工作,使得他在两年时间里就成为第一个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他率领团队在抗血小板及其它靶标的单克隆抗体硏制、血小板功能和血浆促凝因子的硏究中获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对解析相关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发展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引领了我国在相应科技领域的发展。他前瞻性地把握血液学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引领和推动江苏乃至全国的血液病临床诊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苏州血液已经形成了由临床血液学、实验血液学和转化研究于一体的发展体系,并成功获批“国家血液病学临床硏究中心”,将为国内外患者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诊疗服务。正因为他在增进中法友好交流、促进中法两国在血液学基础硏究与临床诊治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两度荣获法国总统勋章。

2018年12月18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其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的颁奖大会现场,作为一名拥有近40年党龄、深耕我国血液学事业近60年的领军人物,阮长耿满怀深情地说道:“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也是实践者,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为祖国、为人民多做一点事,是最大的幸福。”


--转载自苏大附一院


微信公众号
总机电话:0512-83837999
邮  编:215100
地  址:苏州市吴中区吴东路1339号
Copyright © 2020-2022 弘慈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25424号 【企业邮箱】